当前位置: 名正好名网 > 女孩起名 >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 来源:名正起名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唐朝中期名臣、宰相董晋像

文/图 董振民

摘要

一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记载:“董仲舒子及孙皆学以至大官(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仲舒像

董仲舒第四十世裔孙董晋,为唐朝中期名臣,官至宰相,是一个非常有担当、有思想的人,“一邦之人,得公而理,失公而乱(董晋神道碑语)。”

董晋的生平记载较清晰,而董晋墓似嫌含糊。

虞乡县(今属永济市)东十六里董村南有董氏三冢,碑碣无存,《临晋志》以为董晋墓。考权文公董公神道碑,称晋葬河南县万安山之原,则非晋明矣。当地人称三进士坟,当是董晋父亲、祖父、曾祖之墓。

偃师区大口乡董村的董姓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祭祀祖先的头一天,先去村东祭祀家谱所载的董氏“拾来的先祖”。而董村的董姓族人以为这位先祖就是董晋,并把董晋牌位供奉在祠堂里。

乾隆版《偃师县志》称董晋墓在大口乡董村西经周寨村。

究竟董晋墓在哪里?是在故里山西永济董村,还是在万安山之原的大口乡董村,亦或在大口乡经周寨村?

自2009年以来,笔者通过查阅志书资料,实地走访调研,按:唐朝中期名臣董晋、董晋丧葬礼制、董晋墓在偃师治西南经周寨西、大口乡董村祭祀“拾来的先祖”、董晋故里“董氏三冢”等五部分加以阐述,认为董晋墓的确切位置应该在万安山之原的洛阳市偃师区大口乡经周寨村。

主题词

名臣;董晋墓;董氏三冢;永济董村;大口董村;经周寨村。

一、唐朝中期名臣董晋

1.董晋以庶族出身,以明经入士,以真才实学跻身宰相行列。

董晋(723-799),字混成,河中虞乡万岁里(今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董村)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时,董晋以明经科殿试及第。安史之乱时,前往彭原谒见唐肃宗,被授为校书郎、翰林待制。唐代宗即位后,董晋随兵部侍郎李涵护送崇徽公主与回纥和亲,委任为判官,不辱使命,完命归朝。唐德宗时,累官至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泾原兵变后,董晋奔赴奉天,被拜为国子祭酒,曾奉命宣慰卢龙、河中二镇。圣驾返回京师后,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改任董晋为尚书左丞。贞元五年二月庚子(二十七日),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贞元九年五月丙午(二十八日),罢免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董晋的宰相实际任期为4年另3个月(789年2月至793年5月)。董晋是唐朝(618—907)289年间历21帝共522位宰相中董姓出的唯一的宰相。

《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庚子),以大理卿董晋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九年五月丙午(二十八日),以门下侍郎、平章事董晋为礼部尚书,罢免参知政事。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乙未(六日),以东都留守、兵部尚书董晋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颍州观察使。时李万荣病,万荣子乃自署为兵马使,军人又逐乃,汴州乱,故命董晋帅之。七日(己丑),宣武节度使李万荣死,诏晋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韩愈撰董晋行状:“既二日,拜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充东都畿汝州都防御使兼御史大夫,仍为兵部尚书。由留守未尽五月,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董晋以明经而不是进士起家,从中央秘书、地方行政、国家财税、国家监察、国家外交,干到皇帝顾问、国家特使,基本上中晚唐最关键的系统和职位都干过,以出众的性格能力、丰富的阅历,最后跻身到宰相(正三品)行列。其主要成就:一是出使回纥不辱使命。二是韩滉权盛时挺身而出为元琇辨解。三是四镇之乱时游说李怀光不叛朝廷。四是宣武时平息邓惟恭之乱,并抚御其骄兵悍将。

2、董晋世系源流

据董氏族谱记载,以董仲舒为始迁祖,南北朝时,三十一世孙董信道玄孙迁至蔡州。隋唐之交,三十五世孙董九思迁河东虞乡定居。三十七世孙董仁婉永徽壬子皇任梁州博士,从京城徙河中;有儿子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孙子伯良,开州新浦主簿。伯良(复初公)生子二:晋、申。长子晋,字混成,世居河中,被封为陇西郡开国公。董晋为董仲舒第四十世裔孙,生四子:全道、溪、全素、澥。溪生四子:清然、居中、从直、居敬。次子申,字洛成,吏部侍郎,因官睦州清溪,始居海口下市井头,生子三:全福、全秅、全祯。

董氏是唐末从山西虞乡或做官、或避乱迁居南方的中原世家大族,董晋、董申为南方董氏追奉的先祖。董晋后裔先后迁居于山西河中,江西德兴、婺源、宜黄、乐安,浙江富阳,安徽泾县、池州、庐陵等地,分支在各地大多都发展成名门望族。一千多年后,董晋第四十一世孙董必武(董仲舒第八十世孙,定居在湖北省麻城市),为国家副主席,党的创始人。

3、山西董晋遗存

按《金石录》,唐泽潞李抱真德政碑,贞元十年(794年),董晋撰,班宏书,碑阴行书,收录于《全唐文/卷0446》。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大唐相国司空义阳王李公抱真德政碑,董晋撰,班宏书丹,韩秀弼篆额

此碑现立在山西省长治市主城区西南的长治一中校园内魁星阁东侧墙下。额题:大唐相国司空义阳王李公抱真德政碑,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座已毁,碑首、碑身高3.96米,宽1.78米,厚0.56米。董晋撰文,班宏书丹,韩秀弼篆额。碑文颂扬李抱真任职期间的政绩。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笔者在长治一中留影

2023年5月1日,笔者路过长治,拐至长治一中,由于放假,吃了个闭门羹。

二、董晋丧葬礼制

董晋神道碑载:“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三日(丁丑),薨于位,享年七十六。”董晋作为曾任宰相的大官,和其他唐代官员一样,在去世之后,从赴阙报丧到最终下葬、立碑都需按照一定的礼仪与制度。

作为政府,当然要主持为董晋办理丧事,“职丧法赙,皆峻彝等”(董晋神道碑言)。

一是为之辍朝。作为朝中重臣去世,享受“罢朝三日”停止朝议的哀悼礼仪活动。

二是政府助丧之礼。官府委派门吏韩愈护丧,作为丧事活动的总指挥,负责一切礼仪和丧事运营的事情。“使吏部员外郎杨于陵来祭,吊其子。”即吊丧,体现政府对丧葬之事的重视。“赠布帛、米有加”,政府发放助丧之物。当然还有灵舆、棺椁、墓地安排。

三是给谥号。董晋死后不到十日,宣武(开封)即发生兵乱,来不及为董晋给谥号。

四是追谥、赠官。贞元十五年五月十八日,韩愈具董晋历官行事状,最后得到政府批准,“追命太傅,有司易其名曰恭惠。”追谥时间在亡后将葬的时候。

五是对已逝父、祖赠官。“公祖大礼,赠右散骑常侍。考伯良,开州新浦主簿,赠尚书左仆射。”六是官给碑刻。董晋神道碑由“中书舍人权德舆撰,皇太子侍书殿中丞王伾书。”碑文虽未明确说明为奉旨撰书、政府所给,而是受董晋长子全道委托所书,但在立碑之前上奏之后应当是经过官方核准并授意的。

董晋临终留下遗言,“命其子三日敛,既敛而行。”临行前,政府派官员到灵柩前进行祭奠。韩愈在《祭董相公文》中载:“维贞元十五年岁次己卯二月己亥(五日)朔某日,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知使事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陆长源、度支营田判官检校金部员外郎侍御史孟叔度、观察支使监察御史里行邱颍、观察推官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等,谨以少牢之奠,敬祭于故尚书右仆射平章事陇西公之灵。”

权德舆在董晋神道碑中载:“以某年十月丁酉(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奉理命家法,薄葬公于河南县万安山之原。以前夫人南阳张氏、继夫人京兆韦氏祔焉,从周礼也。”

韩愈在《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溪墓志铭》中载,元和六年(811年)五月十二日,曾任商州刺史、御史中丞、粮料使的董晋第二子董溪因盗军资被赐死湘中,年仅四十九岁。第二年,立皇太子,有赦令,许归葬。元和八年(813年)十一月甲寅(初五日),葬公于河南县万安山下太师墓左,夫人郑氏祔焉。儿子归葬,以陪伴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三、董晋墓在偃师治西南经周寨西

《偃师县志》(清·乾隆五十四年)卷四《陵庙记》载:“唐董晋墓,在治西南经州寨西。据明弘治《偃师县志》载:“经州在县南缑山保,昔成汤祷雨经此故名焉”。该村有史以来,一直以“经周”名,村北一行政村亦以“后周”称。《辞海》释“周”谓四周、隅曲、环绕或道旁,其意均可反映商汤祷雨自亳都经此之本义。但明清以来,偃师诸方志均以“经州”称其村,使人不解、存疑。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偃师区大口乡经周寨村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走访偃师区大口乡经周寨村老支书宁丙欣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偃师区大口乡经周寨村老支书宁丙欣

2023年3月5日一早,我和董忠泉、董要重及要重好友索易一道,在当地向导董崇新、董金川的带领下,来到洛阳市偃师区大口乡经周寨村。经周寨村位于大口乡的最西部,与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玄奘故里对望,村里没有姓董的。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经周寨村西边董忠泉所站位置,即是董晋神道碑遗留碑座遗址

几经打听,据78岁的村老支书宁丙欣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十几岁时,听说是唐朝的一个姓董的洛阳总兵的墓在村西边,当时只有碑座,没有碑。他领我们到了碑座遗址。经目测,碑座距经周寨村西边约200米,距经周寨南寨墙边道路偏北约30米,在沟西地间小道西边这一带。

清代乾嘉时期河南府偃师县著名的经学家、考据学家、学者、金石学家武亿(1745—1799),35岁时参与了知县汤毓倬、翰林院编修孙星衍主持的《偃师县志》的编纂事宜,负责《金石考》部分,并在编纂县志时辑成《偃师金石记》,每条必有考证,不徒杂袭旧文。故对董晋神道碑在偃师县西南经周寨的认定应该无疑。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偃师县志》(清·乾隆五十四年)(点校版)卷二十七《金石录》(上)关于董晋墓的记载

《偃师县志》(清·乾隆五十四年)卷二十七《金石录》(上)载:“唐赠太傅董公神道碑,行书,在县西南经周寨。”武亿按:“《(缺)副大使知节度事(缺)内汴州诸军事兼汴州(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缺)》,朝议即守中书(缺),皇太子侍书正(缺)。”“碑中截剥蚀,文断已不属。韩太初得张太保碑,因附石有此碑,质之于余。余命及门李于岸摹榻以归,就其中可寻绎者考之,断其为董晋也。”

武亿考证,碑载:“肃宗受端命以合兵车,思欲去元元之汤火。”下有“视草”及“采章”等字。《唐书》本传,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盖谓此也。

碑载:“代宗御天下,乃清吏职以为文宪弥纶。”下有奉常字,考旧书晋本传:“历秘书太府、太常少卿”,又云“德宗嗣位,改太常卿”。《韩文公集》:“董公行状,迁秘书少监,历太府、太常二寺亚卿。”下又云:“又为太常卿。”今奉常,即太常也,碑与行状合。惟本传言“德宗立,授太府卿”,而不及太常,此宜以碑为详者也。

碑载:“今上建皇极,以修人纪,思代天工。”(笔者以为“以修人纪”当是在刻碑时所改,原碑文为“以纂鸿业”。)有门下平章字。又,有居五年,除礼部尚书字,迁兵部字,分正字,节度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等字。本传贞元五年,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云:“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皆与碑合。惟汴、宋亳颍观察处置等使,史略而不书。旧书惟言汴、宋,亦不及亳、颍,亦惟碑独与行状符也。

碑载:“十五年二月丁丑,薨于位”。行状亦云“十五年二月三日,薨于位”。

碑又载:“初,公以礼部郎为出疆从事。”即传所谓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其事同。

碑又载:“以祭酒亚相使于北河,其往也,蓟门不开,山东多垒。”即传所谓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其事同。

碑载:“拜章八上,然后得请”。即行状所云,退以表辞者八,方许之。而传又不及此,又宜以碑补也。

德宗朝皇太子侍书有王伾。《旧唐书》卷135《王伾传》:“王伾,杭州人。始为翰林侍书待诏,累迁至正议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顺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

韩愈《顺宗实录》亦载:“上学书于王伾,颇有宠,王叔文以棋进,俱待诏翰林,数侍太子。”“唐宣武节度董晋碑”,结衔为“皇太子侍书、殿中丞王丕书”。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 卷四 宋·陈思撰》:“《唐宣武节度董晋碑》,唐中书舍人权德舆撰,皇太子侍书、殿中丞王伾书。晋,字混成,河东虞乡人,官至宣武节度使,碑以贞元十五年立(集古录目)。”

《金石萃编》引《偃师金石遗文记》云:“金石考定此碑为权德舆撰,而书尤险劲,惜莫存其名,按题衔有皇太子侍书,碑载贞元十五年字,则碑为石刻建立,又在十五年后矣,时已去顺宗即位不远,其时王伾尝为太子侍书,盖其人也。”

此碑可能于宋时还保存完好,至清代文字已剥落不少,故不见碑刻所书人名。据碑刻所书年代及名称判断,王丕或即王伾,推断此碑应为王伾所书。

《全唐文》第5部卷四百九十九 权德舆(十七) 《赠太傅董公神道碑铭并序》,全称:《唐故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神道碑铭(并序)》。文中与武忆所考基本吻合。

《全唐文》卷九九三录入《董晋碑阴》,缺字太多,大意写的是董晋的功绩。尽管武亿没有对《董晋碑阴》进行考证,但丝毫不影响董晋神道碑的真实性。

武亿经过考证得出结论:“知县汤毓倬按《文苑英华》载:权德舆撰晋神道碑略云,尚书左仆射宣武军节度使,葬于河南县万安山之原。府志因入洛阳县陵墓内,今于经州(周)寨西访出唐赠太傅董公神道碑,应改载偃师。”“碑在府志,以为佚不可得,又入洛阳内,今以韩君喜事,故余得收而志之,以正方志之疏,并使太傅墓地亦有闻于后,岂非幸哉!”所以,唐董晋墓所在的河南县万安山之原应指的是今洛阳市偃师区西南经周寨村。

四、大口乡董村祭祀“拾来的先祖”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振民、董忠泉与董氏祠堂负责人董天立留影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振民、董忠泉与洛阳董要重宗亲留影

2023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四日)中午,我们一行来到了大口乡董村。董村位于大口乡最东南山区,万安山北麓,辖13个村民组,3469口人,其中六七成姓董,是万安山一带董氏的主要聚居地。董氏祠堂负责人董天立接待了我们。在董氏祠堂里,除供奉董氏历代先祖之神位外,还在正中间供奉着“唐宰相董公讳晋之神位”。

下午3时许,彩旗猎猎,鸣锣开道,身穿黄色毛衫的来自上海的董晋后裔董忠泉宗亲,蓝提白色长缕纸钱,随董氏族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村东北角地处蒋山与田间两条路西南各20米的一片普普通通的麦地中间。摆好祭品后,按传统礼仪祭祀“拾来的先祖”。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氏族人在上世纪壬申年(1992年)所立的《重修董氏先远祖纪念碑》前留影

尔后来到了地头,上世纪壬申年(1992年)所立的《重修董氏先远祖纪念碑》断为两节靠在埝边。

据《大口乡董村董氏家谱》(乾隆谱序)记载,“始祖董林,于明太祖三年(朱元璋安天下、定中原),从晋阳洪洞县打枣岗迁居偃师,世居蒋村。老者相传,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34)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荐之士。河间府景州旧属晋阳,有董仲舒献天人三策,上嘉纳之,拜江都王相。王景帝子,武帝兄也。舒以礼匡王,王敬重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上行幸缑氏(即现在的缑氏镇,距董村11公里),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空中呼万岁者三。今偃师有参驾店,当时从官之中,仲舒与焉。武帝东巡海上,事封禅。仲舒有疾辞,遂家于蒋村,而相传为偃师董家里(均指的是现在的大口乡董村)。单泉之南、岗岭(指虎元岗、又叫蒋山)之西,其下有祖茔一座,不可考其由来矣。洪军之闹,因蒋村有旧址,且离县僻远辽阔,追踪前人,复其故土,自武帝至十八代矣。”

用已故的董遂臣宗亲曾说的话,就是“姓董的人迁到这里,拾了一座老坟(即祖坟)。”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破坏,后来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惦记”着这座墓呢,“拾来的先祖”墓已经荡然无存,成为了麦田。过去每年二月前后,村里只要邀请到戏班,就举办社火表演。至少几十人列队,敲锣打鼓,木牌、彩旗开道,方圆几十里的董氏后人都来这里的祠堂、墓地祭祖。如今每年的二月十五,董氏后人都聚集到祠堂搞祭祖活动。而在二月十五头一天,他们首先祭拜这“拾来的先祖”。

这“拾来的先祖”是谁?我于2009年8月30日和10月26日,两次来到偃师董村调研,把他与董晋联系到了一起。这“拾来的先祖”是董晋吗?据今年主祭人董增杰长子董望鹏说,董村东边几里地的晋村、韩村、卢村,各有传说,都与董晋有关。晋村主要有董、晋两大姓,相传为董晋家丁的后代,为纪念董晋,他们以名为姓、为村名。韩村主要有韩姓、师姓,因韩愈是董晋师爷,村里人以韩、师为姓,系追随董晋而来的韩愈后代。韩愈的妻子是卢氏,董晋第二子董溪的大女婿叫陆畅,也许是村民为追念先祖,村民以卢(陆)村为村名。

韩愈行状云:“十五年二月三日,(董晋)薨于位。上三日罢朝(至五日),赠太傅,使吏部员外郎杨于陵来祭,吊其子,赠布帛、米有加。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八日)敛。既敛而行,于行之四日(十一日),汴州乱。”

《旧唐书》德宗本纪载:“十一日,以行军司马陆长源任检校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使、度支使、营田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这天,汴州军队发生骚乱,杀了节度使陆长源及节度判官孟叔度、丘颖,军队分割他们的肉来吃。

韩愈护丧出发后的第四天(十一日)来到了偃师县西,暮投客栈,忽闻汴州兵变,遂作《此日足可惜》诗一首:“……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傍徨。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

冒昧揣测一下,也许董晋的葬地应是故里永济,迫于无奈,匆忙之中草草将董晋埋葬于董村。董晋去世三个多月后,玄武军乱得到平息。贞元十五年五月十八日,韩愈为董晋具历官行事状。局势平稳后,在董村西十公里今经周寨村另择墓地,把董晋墓修好、碑刻好后,再按礼数将董晋埋葬。尽管董晋墓已迁往经周寨村,董村人仍不忘这位老祖,于是就把董晋草葬之地传为“拾来的先祖墓”了。

我想,既然董晋故里在山西虞乡万岁里,偃师董村又是先祖董仲舒曾经住过的村子,偃师董村又有这么好的家风,每年董氏家人都自告奋勇排队进行祭祖,并把这“拾来的先祖”供奉祭拜,是不是董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将影响董氏千秋万代。董晋墓是董晋与董姓后人之间的纽带,在偃师董村董氏祠堂辟一处董晋纪念馆,我认为既现实可行,又意义深远!

五、董晋故里“虞乡万岁里”

《虞乡县志》民国九年(1920年)石印本卷之五 文儒传载:董晋,字混成,东乡(指河东虞乡)董村人,为唐丞相,多所建树治术、悉术、学术。雅善韩文公,以道义文章相尚。及公卒,文公护丧归葬,述行状。韩文公庙在董村,或者因此而祀之。

董村在唐朝时叫河中虞乡万岁里。据《永济县志》载:“董村,为纪念唐中书平章事董晋,故名”。据永济地名专家曹中义说,董村在唐朝以前叫李家庄,唐代宗元年(766年),44岁的董晋回乡探亲,遂改村名为董村。元至正年间,武宗皇帝旌表董村孝子樊珪,曾更名万岁里,到明清时又恢复纪念董晋的董村村名。

2009年4月9日,我和几个朋友与董好贤宗亲一道,驱车找到了董村。董村原属虞乡县,曾设董村乡,乡政府就在村东新街上,区划调整后现在是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八组,村里二百多口人。董晋,字混成,当地人都熟悉地叫他董混成。目前董村已无混成后人,也仅有一户外迁的董姓人家。2008年有一沈阳人来此寻根,说他们那儿村里几百口人都是混成的后裔。

古董村如同一座城,原来居中朝东的村门(建造年代不清楚)上立有一木牌匾,上书:“唐名臣董混成故里”。匾宽近2尺,高约3尺,直到解放后的1951年修建完小(董村小学的前身)时才被拆除,现木牌匾已不知去向。

据说当年混成回乡下轿之处在村门正东百十米与董氏三冢交叉之处,即老乡政府门口,今古地名龙头坡仍在沿用。

村东南二里余有董氏三冢,被村民误认为是董晋三兄弟墓了,此后在民国《虞乡县志》卷之八古坟考中得到了更正。据载称,“唐太傅董公墓在县东十六里董村南,有三冢,碑碣无存,《临晋志》以为董晋墓,考权文公董公神道碑,称晋葬河南县万安山之原,则非晋明矣。按神道碑言,公考伯良,赠尚书左仆射,此太傅当属伯良墓,上二冢疑一为公曾祖梁州博士仁琬墓,一为公祖右散骑常侍大礼墓,今土人惟称三进士坟云。”

据时年村中长者88岁的梁江龙老人说,自他记事起,坟冢势如龙形,长约200米,宽约60米,高约4米,就没人来上过坟。我们去时看到坟冢的土层已被挖平烧砖了,乱石砖块遍地,荒草丛生,遗弃的砖窑场尚能让我们想象到董氏三冢所处龙脉的盛况。也许是人们慑于董氏三冢的威力,还没有把它整成地,给了我们见证三冢遗址的机会。

2009年11月7日,我在河北省衡水市举办的“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周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上,提交了《唐宰相董晋考证漫记》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影响。2021年清明节期间,唐宰相董晋后人董忠泉宗亲,寻踪觅迹,专程从上海回到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董村董晋故里,寻根问祖。

这次,我和洛阳董要重宗亲,接上从上海到洛阳的董忠泉宗亲,先到洛阳市偃师区大口乡经周寨村、董村寻访董晋墓址。在董村参加二月十五祭祖大典后,3月7日,我们驱车来到永济市卿头镇董村,进一步考察“董氏三冢”及董晋墓。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专程赴河中府(今蒲州)投奔族兄韩弇,期间作了《条山苍》这首诗。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29岁的韩愈受宣武军节度使董晋及其次子董溪的推荐,在其手下任了不到三年的观察推官。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三日,董晋逝世,韩愈护丧董公归葬。

中国历来重视丧葬仪礼,视死如生,叶落归根。唐代盛行归葬,对死于外地之人就要运回故乡归葬于祖茔,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死亡的观念及对家族、家乡的重视。那么董晋归葬故里了吗?应该是没有。唐中后期,北方战争频繁,使归葬之地发生改变。唐代天宝(742—756)以后,士大夫“皆改葬两京”,归葬故里已经比较少见了。董晋荣升玄武军节度副大使前出任了几个月的东都留守,有功于洛阳,所以洛阳便成了董晋归葬之地,于是就把他葬在河南县万安山之原——偃师经周寨村。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永济董村57岁的赵中有家

董忠泉宗亲把我们领到了永济董村57岁的赵中有家里。他帮忙协调处理董氏三冢与村里相关的事情。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永济董村唐代董村墓葬即董氏三冢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永济董村唐代董村墓葬

经过努力,当地把1977年10月2日就已公布为永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唐代董村墓葬(董氏三冢)保护碑立起来了,他用自家三轮车拉土为在已整理为麦地的董氏三冢遗址堆了三座坟堆。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村墓葬

据赵中有说,他年轻时在董氏三冢旁边的砖窑干了三年活,坟冢势如龙形,长约200米,宽约90米,高约6米,呈梯形。

以他的观点推测,董晋死后匆匆埋在偃师,多年后将干骨迁回了永济董村。董氏三冢里东北向应为董晋墓,砖箍墓窑高二米,宽二米,深十几米,圆拱形。从砖箍墓里出土了两陶罐铜钱、一陶罐干骨。墓砖用的是子母扣砖。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村墓葬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村墓葬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村墓葬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村墓葬

我们在墓周围恰好发现了一块,并捡拾到了陶罐残片。据说陶罐像盛面粉的罐子那么大。为纪念董晋,过去村里从二月初七到十三唱戏,以后立二月初十为古庙会。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翻译(唐朝中期名臣董晋墓考)

董振民、董忠泉、董要重与永济市文物局董榕局长留影

永济市文物局董榕局长为我们出示了董村墓葬(董氏三冢)作为文保单位的情况。唐代董村墓葬位于永济市卿头镇董村东600米处。南北长10米,东西宽12米,分布面积约120平方米。据民国《虞乡县志》载,该墓为唐代董伯良(董晋父亲)之墓(笔者注:《临晋志》以为董晋墓,即当地百姓包括赵中有所说的董晋墓)。

山西永济董村墓葬

那时的墓地存封土1座,残高约4米,底径约10米,未发掘,墓葬形制结构不详。1977年10月2日被永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济董村唐代董村墓葬

村支书李艳华在董氏三冢陪同我们考察时,只顾给我们介绍情况,还摔了一身泥。她动情地说:“董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董氏家族在唐朝时兴盛发达,出了董晋这位宰相,上下几代都在朝中做官,我们要保护好董村墓葬(董氏三冢)这个文化遗址,去追寻、探索、发展、学习董晋为国效力的精神内涵。”

卿头镇政府留影

卿头镇政府留影

在卿头镇政府,我们见到了乡党委书记,忠泉宗亲向她说明了来意,想在清明节期间在董氏三冢立三通碑,让帮忙给协调下关系,而这位雷厉风行的书记则把球踢给了市文物局。后来听村民说,政府是希望董氏宗亲回乡投资的,而董氏宗亲显然没有达到其预期要求,所以立碑之事暂无法实现了。

董振民、董忠泉、董要重在山西永济临別留影

忠泉宗亲临回上海时发了一通感慨: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回来沟通,以后过来只是单纯的祭祖和观赏故里的深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三年前满怀欣喜的回来祭祖,到今日有点心寒的离开,带着一个疑问,一个除了地方县志、府志记载董氏家族“世居河中虞乡万岁里”,一个从唐代历经一千多年到1977年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董氏墓葬的故里,如今却无法敞开心扉接纳董氏这块“烫手的山芋”。

董必武

董子世家谱系

从“河中虞乡万岁里”走出去的董家后人,人丁兴旺,代有才人。站在故里的土地上,告慰唐太傅伯良(公)作为您次子唐吏部侍郎董申一脉的我们已经回来努力过了,您次子一脉没办成的事情就留给您的长子唐宰相董晋一脉董必武(为董晋第41代)副主席的儿孙们来试试了。带着一块祖坟上的残砖、一杯故里的乡土,带着病后疲惫不堪的身躯和心灰意冷,只能说再见了。

参考文献:

1.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九十五》

2.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

3. 《全唐文》 第05部 卷四百九十九

4.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 卷四 宋·陈思撰》

5. 《钦定四库全书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三十七 宋 魏仲举编 状》

6. 《权载之文集卷第十五》

7. 《虞乡县志》民国九年(1920年)石印本卷之五

8. 《旧唐书》德宗本纪

9. 《全唐文/卷0446》

10. 《偃师县志》(清·乾隆五十四年)卷四

11. 《韩文公集》

12. 《旧唐书》卷135《王伾传》

13. 《全唐文》第5部卷四百九十九 权德舆(十七)

14. 《全唐文》卷九九三

2024.2.29于三门峡

作者简介:

董振民,三门峡市社科专家,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河南省姚姓及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古镇张茅》及《陕州张茅红旗飘飘》执行编辑,《张茅教育印记》执行主编。


免费起名工具

出生状态:
姓氏:
出生时间:
出生地点:
期望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281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排行

宝宝小名大全2024洋气(100个宝宝小名大全,好听不俗气,暖心一辈子,值得收藏)

季节性取小名不仅可以以四季,十二个月为例,还可以以二十四节气名为孩子起名,如立春小春天 雨水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夏至 小暑 立秋 处

男孩和女孩出生日期哪天好(男生女生出生的好日子,按照出生时间如何起名?)

在一个古老的村落里,静谧的夜晚被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新生命降临了。灯火通明的屋内,家人们围坐在床边,喜悦和期待交织在空气中。我,作为村里的长辈,

2021牛宝宝起名宜用字男孩篇-可爱点

给属牛男孩取名除了具备名字那些基本的要素之外,就是宜用字,可爱点小编今天整理了一组2021牛宝宝起名宜用字,家长们可以参考参考。

如诗一般深邃的宝宝名,在不经意间俘获了多少人的心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交往中,我们言其名可以想到其人,所以,“名如其人”的说法,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同,并且,名字作为我们的一个符号,铭刻着文

聊斋3电影免费观看花海(《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五十五)云萝公主)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云萝公主。生而能言,母饮以犬血,始止。既长,韶秀,顾影无俦;母梦曰:“儿当尚主。”

新颖少见的男孩名字(300个独特新颖的男孩名字推荐,个个别出心裁,助他决胜千里)

家长朋友们为宝宝取一个独特新颖的名字,更能彰显出宝宝的不同凡响。江南易林从国学经典之中精选了200个别出心裁的好名字,助宝宝决胜千里、所向无敌。

姓名如何取好

中华民族以姓氏文化与名字文化为根基,人们以血脉传承为实用的社会人文标识、交流工具、延续载体的学问学术。

男生复古风格穿搭(文艺有韵味的复古男孩名,超级经典)

因此,接下来起名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文艺有韵味的复古男孩名,我相信用在你家宝宝身上以后,能让男孩整个人的内涵雅致都有提升,最重要的是,这种类型的名

鸡宝宝取什么小名好听男孩(鸡年宝宝起名大全,福泰安康百里挑一的男女宝宝名字)

好听的男孩名字:雨泽 旭宇 杰桦 哲伟 涛文 懿轩 德君 韵元 玮承 博辰 俊康 圣国 俊诚 鼎海 彬亦 玮冠 玮鸿 韵欧 弘明 恒德 展轩 圣

注册公司启什么名好(开公司注册取名字大全,寓意公司财源滚滚吉祥名字)

如果你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应该在想,自己要给公司取应该什么样的名字才能让公司财源滚滚。公司的收益不是一下子就来的,是通过一朝一夕的积累,因此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