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实战技巧(散打怎样才可能“打”进奥运会?)
散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蕴含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时代性。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的成功举办,也积极推进了散打项目在国内的蓬勃发展。
“推动散打进奥运,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把自身工作做好,在规则的严谨性、执法的规范性、比赛公平竞争的环境等方面都要做到最好。从十四运会武术散打比赛来看,散打这个项目的发展势头良好,运动员在不断进步,技战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运动员有水平,裁判员有水平,办赛有水平’,这三个‘高水平’保证了十四运会散打比赛的圆满顺利。拿金牌的骄傲自豪,没拿金牌的也输得心服口服,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搏击部副主任张雷说。
作为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比赛历来有着极高的关注度。第十四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设男子团体(56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80公斤级、90公斤以上级)、女子团体(52公斤级、60公斤级、70公斤级)及男子单项60公斤级、75公斤级、90公斤级五个项目共11个级别,来自全国各地的24支代表队136名运动员齐聚安康,奉献了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巅峰对决。在精彩的比赛得到观众喝彩的同时,整个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也得到了各参赛队的高度认可。而这背后,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举措,以及全体裁判员的辛苦付出。
创新,国武中心首创比赛打分监管机制
创新可以推动民族进步,可以促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十四运会散打赛场上,创新也在进行时。看过十四运会散打比赛现场视频的观众可能会发现,每次比赛前裁判员进场,都会有两拨裁判,看上去“阵势庞大”。而这正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赛前推出的创新机制——打分监管机制。
张雷介绍,上场的裁判队伍中,内圈的是打分裁判,俗称“边裁”;外圈的叫“错误提示员”,坐在打分裁判后面,防止各种原因导致的打分错误。过去的比赛是一双眼睛在看打分,由于散打比赛动作激烈、速度又快,一双眼睛看不准。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了保证不在打分上出现丝毫差错,就配两双眼睛去进行打分和监管。从本次散打比赛六个单元的赛程来看,这个创新举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场的一些边裁判如果打错了分,把一分给成了二分,或者把二分给成了一分,提示员发现后会马上发出提示,利于现场纠错。
公平,现场纠错机制确保运动员最佳战绩
为了确保本次比赛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裁判员们早在9月18日就抵达比赛举办地安康,接受培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还特意找来当地的运动员以模拟比赛的形式,让裁判员在真实的实战场景下进行打分。两天时间内,裁判员每天都会进行三场紧张的培训,晚上也要组织学习,就是为了保证裁判员打分最大程度的公正。
针对裁判执法工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陈恩堂赛前提出了“三准原则”:即裁判员要“看得准、打得准、纠得准”。而在实战过程中,裁判员也确实严格贯彻了这一原则:打分准确,尺度统一。打的分值在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看到,同时,场上裁判的判罚也公平准确,决赛当天男子单项75公斤级比赛中就有过一次现场纠错:引起异议的判罚场景通过视频回放在大屏幕上,从现场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观众到观看直播的观众,都是一目了然。在确认确实是一次错判,当时就纠正过来,“公平、公开、公正”也由此实实在在呈现在所有人眼前。
三个高水平,让十四运会散打比赛顺利收官
十四运会,各项目的参赛环境均属优秀,运动员全力发挥,力争在公平的竞技状态下取得最佳成绩。套路比赛中,陈恩堂主任说,“金牌是比出来的”。散打项目比赛,陈恩堂要求最核心的目标就是“金牌是打出来的”,所有的金牌都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产生,让最优秀的运动员获得金牌,是这次办赛的理念和初衷。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应该说完全实现了预期,整个比赛顺畅、圆满,各参赛队也“心服口服”。
散打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非常好,具有速度、力量、灵敏、柔韧、专项体能以及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全面性,比赛也有着很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加大力度向世界推广这个项目,让散打项目“打”进奥运会,这样将能会更利于中华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供稿:郭韬略
来源: 新华社
免费起名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281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