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民俗文化(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开州地名研究)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摘要:开州(原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历经西周、秦、南北朝、西魏、北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其原所属郡县的地名亦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从语言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开州地名的命名方式主要分为复合式、附加式、数字式等三种类型。依据开州地名的语义特点及文化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开州地名的命名方式与自然因素、与历史因素、与人文因素相关。开州地名反映了清朝时移民和白莲教起义的历史,以及人们根据心理认知命名地名的特点。
关键词:开州;地名;地名命名;文化内涵
开州(原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共辖街道八个、镇二十七个、乡五个,二〇一六年六月正式升为重庆市的直辖区。开州历史悠久,自东汉取【汉土丰盛】之意为汉丰县,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南雅大佛寺、七里潭廊桥等。开州的地名从古至今一直随着历史和朝代的变化而变化。上启夏商,下承当今。历经西周、秦、南北朝、西魏、北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开州区原所属郡县随着朝代更迭而不同,地名也随之变化。
从文化角度出发去研究地名的专著不多,有关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地区的地名文化探究,从相关网站检索【开州地名】或【开县地名】,也未找到从这个角度研究的相关论文。因此,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索开州区的地名,以寻找开州地名的命名方式、命名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很有意义。
一
开州地名的命名方式
因参考资料受限,开州地名主要参考的是由四川省开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的《四川省开县地名录》。里面记载:开州(原开县)共辖镇三个、区十三个、公社一百〇三个,这些镇区下面还有上千个大队。综合来看,开州这些地名比较系统化,以下是对开州地名构词方式的归类分析。
(一)复合式
开州地名中的复合式地名主要是由两个有实义的词构成,主要分为联合型:安乐、菜地、福寿;偏正型:扁桶、曾家、白果;动宾型:奔龙、保安、藏凤。
开州的镇、区地名采用联合型、偏正型、动宾型命名。
(二)附加式
在开州地名中,附加式的地名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种构词方式使开州地名词汇具有系统性。在开州地名中有许多的固定词缀,例如有表示方位的固定词缀上、下、后、中、东、里。根据词缀的分布位置,开州地名附加式地名主要分为前加型:下坝、后坝、上白桥、中坝、东边、南河、西津、北井;后加型:田塝上、天池子、刘家下、水东、大湾里。
(三)数字式
开州地名中大部分地名都含有数字,没有将含有数字的地名归纳到上面的类型,而将其单独罗列出来,因为这是开州地名命名特点之一。数字式的地名有:一把伞、二层岩、三坝寺、四方坝、五百梯、六角坵、七里、八股地、九节龙、九里十三湾、三十六尖等。
二
开州地名的命名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地名会根据当地地区的文化特色、宗教信仰、地理特色等而定。当人们以当地的地理特征命名时,正是将自己所见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而命名,正如邓慧蓉所说:【直观是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依据往往是直观感受到的该地的外部特征。】因此,本文将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这三大方面,逐一探究开州地名和文化存在的联系。
(一)与自然因素有关的开州地名
开州地处长江之北,处于大巴山南坡与重庆平行岭谷结合地带,地貌类型主要有三种:山地、丘陵、平原。开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好,雨量较多,这就使得开州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开州人。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地名与山水有着密切联系,自然因素影响地域文化,而文化又以各种方式融入地名中。
(1)山与山有关的地名
开州属于山地、丘陵地形,多山包、山岗、山坡、山岭、坝等,村庄如果是依山而建,那么其地名就会受当地地形影响,靠山以山为名,近坝以坝为名。从开州的地名来看,与山有关的有岗、峰、坝、梁、坪、山、梁、岩、石、坡等,如兰花岭头、松林岗、包峰寺、柑子坝、红豆梁,还有坡、岩、垭口等。
(2)与水有关的地名
开州境内主要有五条河流,即东河、南河、浦里河、桃溪河和彭溪河,五条河流的支流交错纵横。从开州的地名命名来看,与水有关的词主要有源、湾、塘、泉、江、水、河等;与水有关的地名例如:水源坝、松林湾、野猪渡、芭茅塘、黑水池、灵泉等。
(3)与其它景物有关的地名
开州依山傍水,在自然景观的影响下人们会依照当地典型的事物命名地名,比如田、石、竹、兰、塔、碑等,以这几类景物命名地名的有:颜家大田、银锭石、长竹林、兰草湾、塔灯坝等。
(4)与动物有关的地名
开州地名中出现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地名,这些动物包括狮子、猫、鸡、鸭、熊、狗、毛狗(狐狸的俗称)、蛇、鹅、鹿、鹰、鱼、猴、牛、马。这些动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养动物如狗、猫等,另一类是野生动物,如狮子、猴等。这些地名极大部分都是以此地像某种动物或者某种动物的一部分而命名,地名志中的地名由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地形像某种动物而命名,此类占大多数,如【猫儿梁:山梁似猫,故名】;另一种则是此地确真有此种动物而命名,此类占少数,如【毛狗梁:山梁过去常有狐狸,俗称毛狗】。
(二)与历史因素有关的开州地名
(1)山地名反映移民
【不同民族的交往、接触,以及一个民族迁徙的历史,往往在地名上留下痕迹。】元朝末年时,徐寿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后,部将明玉珍带领一部分人沿着长江行进,不久就占领了四川东部、夔州大部分地区,而跟随明玉珍进入四川一带的主要是士兵和他们的家人,因为当时战乱频繁,很多本地人或逃跑或死于战乱,夔州地区的人口数量急速下降,而因战争入川的湖北人使人口数量有所提升,洪武五年(一三七二),【户部奏四川民总八万四千余户,其伪夏故官军占为庄户者,凡二万三千余户】,可见当时入川人数占比不小。根据云阳县蒲氏族谱记载(先祖原籍湖广黄州府麻城县)有部分移民至开州:【洪武二年二月十二日,蒲、谭、黄三姓自楚入川,一行七十八人,行程六十八天,至五月十九日抵开县落业,同居住坐三月。】现开州地名中总共有五处地名保留着移民遗迹,分别是:上房、黄二塆、三房塆、田冲子、席建坪。例如【田冲子】命名由来是【相传湖广人上川时,唐姓将一片荒地开辟称一片冲田】。
(2)地名反映历史战争
地名是不同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历史的缩影,它与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州地名与清朝规模较大的白莲教起义有关,此次起义威胁到了富人的利益,他们在当时修筑了很多寨堡。熊茂松认为:【寨堡在中国封建时代早已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王莽时期的坞堡,当时的富豪们面对混乱的社会局面,组织家兵修建防御性建筑以保护自家不受军阀混战的影响。】寨堡成为镇压和抵御白莲教起义的据点,这些寨堡如今在重庆、四川、湖北、陕西等省有遗存,有的已经垮塌,只剩一些建筑遗迹,个别的也只能分辨出城墙和垛口。熊茂松指出【川东地区又发生了蓝大顺、蓝二顺农民起义,虽然影响不及白莲教起义,但对整个川东的破坏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战火四起使得川东各地区的大姓家族纷纷筑建寨堡。
根据修纂于清道光五年的《夔州府志》记载,夔州所属的六个县有四十七个寨堡,其中开州记载在册的有八个,分别是:青龙寨、复元寨、牛首寨、兰陵寨、猫儿寨、狮子寨、东升寨、风火寨。在《四川省开县地名录》中记录的含有【寨】的地名总共有二百七十五个,其中有三个地名可以反映出当时发生了战争:【火烽寨】的命名由来是【此寨建于峰顶,曾以烟火为报警信号,故名】;【三胜寨】的命名由来是【相传建寨竣工时,曾三次击败匪犯,故名】;【清吉寨】的命名由来是【清时蜀乱频繁,乡人建寨避兵祸,以[清吉平安]意为名】。这些存留下来的地名从侧面反映出清朝百姓已经疲于应付频繁的战乱,希望天下能早日安定。
《四川开县地名录》中记载的地名,与清朝时白莲教起义有关的见下表。
开州地名中与白莲教有关的地名
一、胖官岭。相传清军镇压白莲教义军时,有一带兵的胖官驻此,故名
二、营盘。传清代白莲教义军曾在此扎营,故名
三、打鼓旗。传清代白莲教义军曾于此山插过军旗,擂过战鼓,故名
四、扎营坡。传白莲教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
五、大营盘。传白莲教起义军曾于此扎营
六、插旗山。传白莲教义军在此竖过旌旗
七、插旗山。传清朝白莲教义军在此插过旗
八、杀人溪沟。清嘉庆年间,白莲教与官兵曾在此溪沟激战,双方死伤甚多,故名
在开州,因为战乱而修筑寨堡抵御侵略从明朝时就已经开始,石辉寨命名原由是【原名累砌寨,明万历时建,清嘉庆四年复修,易今名】,当时具有寨堡作用的还有【城】【碉】【坪】【关】【岗】【台】【洞】等,这些具有寨堡作用的建筑最后在地名中保存了下来。开州地名中含有【城】的地名有十八个,根据命名由来可以推测其中有六个在清朝时是用作防御的,例如【陵城】命名原由是【《开县志》载,五代时,当地黄姓、侯姓两户避乱依山筑寨,后衍为今名】;含有【碉】的地名有一个【碉堡上】,命名原由是【此地昔有碉堡,故名】;含有【关】的地名总共有二十个,其中有十个地名命名来源于【设有关卡】,例如【东门关,此地为平安寨东门,曾设关卡,故名】。
(三)与人文因素有关的开州地名
地名与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地名不仅是一种符号,也是语言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剥开符号这层外衣,地名实际上还与当地人的文化密不可分,与人们的认知息息相关。同时,文化和认知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地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开州地名的产生和发展则受到当地人的认知、思维、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1)地名体现宗族观念
将姓氏作为地名体现着中国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农村一般是一农一户分散居住,因宗族观念很强,同族同姓的人们又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村落。开州大部分地区的村落都是按照姓氏命名,按姓氏命名又可分为姓氏+地理特色,如曹家梁、曾家坪;姓氏+此家所有物命名,如曾家院子、常家老屋、陈家药铺、傅家祠堂。
(2)地名体现追求安定的心理
历史上的中国经历了许多天灾,如地震、火山;还有人祸,如战争、内乱,给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人们普遍产生了追求社会和平、生活安定的心理,这种心理一部分反映在了地名中。开州地名中反映人们祈愿社会安定的词有太和、太乐、太平、安平、安廷、平安、长安、永保、吉等,例如太乐寨,取【太平安乐】之意;安平寨,明末建寨,取平安之意为名;安廷寨,原名安庭寨,取【确保家庭平安】之意,后衍为今名;平安寨,此寨以【平安无患】之意得名;长安寨,建寨时取【长久安宁】之意。
(3)地名体现追求幸福吉祥的心理
自古以来中国人追求幸福吉祥的心理便一直存在,由于古代人民认知有限,普遍相信世界上存在妖魔鬼怪,而人们认为平时尤其是逢年过节时,对亲朋好友说一些吉祥幸福的话可以去祸避灾、逢凶化吉、健康长寿。因此地名中出现带有吉祥寓意的词语,蕴含了人们希望生活顺利、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开州地名中含有大量带有吉祥的词:寿、福、禄、吉,例如万寿寨,因此寨坚固,取天长日久之意为名;又如福德桥是清光绪年间建,以【造福积德】之意命名;禄德桥原名本为平桥,后专取【吉庆】之意更名。
(4)地名体现避俗求雅的心理
人们在命名地名时往往会用一些语音相同或相近且更为文雅的词来代替之前地名中略为普通的字,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避俗求雅,使地名更加雅致、更有文化气息,例如开州的罗汉井,因此地形如鹅颈,早年叫鹅项岭,后来谐音更名。二是在避俗求雅的同时还寄予了人们对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例如安二元,因为河谷沿岸常被水淹,人称淹二沿,后来因谐音得名。利用谐音不仅能使地名观感更为文雅,同时还寄托了人们的希冀。
(5)地名体现图腾崇拜的心理
在中国古代,人们崇拜图腾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对一些自然现象比如雷电、地震等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产生一种惧怕、崇敬的心理,所以把自然界一些具有力量且不为人所驾驭的事物看作神灵,且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每个氏族都将某一种神灵作为自己的守护神,蛇、虎、鹤、鱼以及虚拟的龙、凤等形象都是人们崇拜的图腾。图腾文化在古代和现代地名中也有所体现,中国人一直都把龙和凤当作具有神威和灵力的天神,【龙】在开州地名中出现频率较高,地名中含有【龙】的(龙姓除外)总计有一百零五个,如黄龙寨,是因为相传这个地方古时有黄龙出现,后来在这儿建寨而命名,可以从侧面看出人民想借助神灵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而【凤】虽然在开州地名中只出现了五个,如凤凰寨是因寨内刻有凤凰而得名,但也可看出村落百姓对图腾的崇拜心理。
(6)地名体现宗教信仰的心理
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道教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从而长生不老。佛教是在西汉时传入中国的,之后给中国的宗教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着后世的许多人,佛教认为众生皆苦且人有来世。开州地名中,有关宗教的名称主要也是分为佛教和道教两种,含有庙、寺、观的地名总共有二百七十九个,但真正的寺庙只有二百零八个,如灵官庙是因为庙中供奉灵官而得名。其中有五十八个地名含有庙、寺、观,是因为以此地上的特征物命名,如庙梁子是因山梁有小庙而得名。由此可见,佛教对开州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
结语
地名作为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存在,深受人们的文化和认知影响,又反映着当地人们的文化和认知。通过对开州地名的命名方式、命名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开州地名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因素,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开州的自然资源,最重要的是拨开【符号】,这层薄雾,让我们看到了不止于【符号】、深深蕴含着富有历史温度的开州文化。因此,受文化影响的地名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
作者:彭仕琛 朱怀
来源:《对联》2022年第23期
选稿:耿 曈
编辑:宋柄燃
校对:计梦菲
审订:汪鸿琴
责编:杨 琪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免费起名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281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