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正好名网 > 宝宝起名 >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 来源:名正起名

免费起名工具

出生状态:
姓氏:
出生时间:
出生地点:
期望标签: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作者:王万江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姓氏你我他公众号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汉字的形成分“六书”,历数千年发展演变,又有甲骨文、篆、

隶、楷、行、草体之别,还有一重要的历史遗存文化现象:繁简字或异体字。在丰富了文化内涵的同时,无意中或增加了认知难度。尽管通常已不再使用繁体字或尽量避免异体字,可有些繁简字或异体字作为姓氏,在崇尚文明、向往法制社会的今天,就不能视而不见或随便混用了。如——

後姓与后姓

读音:Hòu。

相同点: 常有人把“後”写成“后”。

不同点: 来源不同

後姓,相传是上古时东夷部族首领太皞(又昊)之孙後照的后代有以“後”为姓的,见《姓氏考略》。又有侯姓改的,见《元和姓纂》。

后姓,多民族,多源流。

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为黄帝时主掌土地的官员后土,(后来,被视为土地神)子孙有以官为氏的,简称后氏,见《风俗通》。

春秋时,鲁孝公之子巩封于郈(今山东东平东),其后代有以邑为氏的,又简笔为后氏,见《姓觽》。春秋时楚公族后人有以后为氏的,见《路史》。齐太史殷之女为襄王后,后族赐姓后氏,见《新纂氏族笺释》。清代甘肃土司有后氏,见《清史稿》。

由上可知,后、後两姓来源不同。(未注明的均见《中国姓氏大辞典》。下同。)

另,表示时间先后、空间前后、次序不同、子孙后代之“后”时,“后”与“後”通用。而指古代君王的先后之“后”(如先王、后主)或皇后之“后”时不可与“後”互用。同理,源于公族后人或皇(王)后的“后”姓,与後不称是繁简字,也不可与“後”姓混用。“后”、後”应为两姓。且,后姓可与郈姓或厚姓互通,而後姓不可。

历史人物

後赞,五代时后汉兖州瑕邱人,任飞龙使。

後敏,明时太平府人,陕西布政司参议。

后处,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弟子。

现状

姓主要在宁夏固原,山西太原、平顺、长子、壶关,四川仪陇,安徽宣城,台湾台北、嘉义、桃园、高雄等地。姓分布较广,以四川、云南两省较多。

建议 鉴于如上初步考证,後字与后有部分不属繁简字,或部分後姓与后姓二者没有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为防混乱,两姓不应以同姓互通。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饑与飢、饥姓

读音 :饑与飢、饥姓Jī 飢(饥)又Qí。

相同点 :饑、飢都可简化为饥。

不同点:部分读音不同。(见“读音”)

来源不同 饑,周平王分给康叔的殷民之七族中有饑氏。(见《左传·定公四年》、《姓觽》、《中国姓氏大辞典》)

飢,又Qí(耆),有不同源流。一是系自商代饥国,也称耆国,即商周时黎国(故地在今山西黎城东北)。周文王伐饥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到了春秋,周封康叔于卫时,分给的商民七姓中有饥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史记·殷本记》、《郑樵通志》、《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或《元和姓纂》,尤以《明伦汇编·氏族典》记载简明:“古有饥国,西伯而灭之,而其子孙遂以国为氏也”。(见《饥姓·姓氏起源》)二是汉代西羌沈氏,当地熊种等大豪均有饥姓。原由饥恬氏简文,再简笔为饥氏。(见《姓氏考略》)后演化为阝几(拼写)氏、巾几(拼写)氏。(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郡望或历史人物不同 饑姓郡望在河南,而饥姓郡望是黎阳。《奇姓通》中的饥恬,应是源汉代西羌沈氏的飢姓人物,滇昌的大豪。

由上可知,饑或飢姓来源不同,后来都有简化为饥姓的,但仍有分别保留原姓至今的。

因此,饑与飢不同,而饥有Jī或Qí两音,或称由饑姓简化的饥姓音为Jī,而飢姓简写的饥姓则有Jī、Qí两音。

现状 饑姓欠详,飢姓在湖南、江苏滨海等有。(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建议 为使用方便,饑在大陆可用简化饥(Jī),而保留飢的(Qí)姓。

厯、歷、歴、暦、厤、历与厲、厉姓

读音 Lì,其中,厉的lài(同癞)不可作姓用。

字形与姓氏 厯、歷、歴、暦、厤、历中的歴、暦、厤、历可作姓用。(见《辞海》)但《中国姓氏大辞典》只载:歴(历)姓。《新华词典》没把历(厯、歷、歴、暦、厤)注为姓用字。

厉(厲)姓。(见《辞海》)厲、厉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而《新华词典》没注厉为姓用字,也没标明与厲之关系,有(古)又同“癞”(lài)。

《新华字典》:历(歴、暦、厤)和厉(厲)都没显示是姓。

姓氏来源

历(歴、暦、厤)姓有三个来源:一是商时侯伯之国,(故地在今河南禹州。以下省略“故地”字样)见《路史》。春秋初灭于郑,以国为氏。二是作为姓,见《姓苑》。当为狄历氏之后,见《姓氏寻源》。三是古代有历正之官,主管历法,或以官为氏,参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厉(厲):多民族,多来源。主要有:①以国为氏,分两支。地处义阳随县(故地在今湖北随州东北殷店)古厉国,西周初之国,后灭于楚。(见《姓觽》、《风俗通》)位于河南鹿邑东(今为古厉乡)的商末古历国,春秋初也灭于楚。厉或历国子孙均以国为氏,历有改为厉的。(见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②以谥为氏,出姜姓,为春秋时齐厉公之后。(见《通志·氏族略》)③赐改姓,源三国东吴宗族,夏口都督孙秀,因厌吴主孙皓而奔晋,孙皓随后改秀为厉氏。(见《三国志·江表传》)另有唐代宗室新兴王李晋参与太平公主谋反,被诛并改姓厉。满、蒙等民族也厉姓。

现状 由上可知,除源于河南鹿邑的古历国“历”姓与“厉”姓互通外,历或厉姓其他源流都互不相关。但在汉字演化或简化过程中,本该由歴、暦、厤姓简为历姓,厲姓简为厉姓,可事实上厉姓有直接简成笔画更少的“历”姓;或有人分不清厉、历姓的来龙去脉,喜欢去繁就简,将厲、厉简为历,造成歴、暦、厤或厲、厉都是“历”姓。

目前,集中于湖南、江苏、浙江的Lì姓主要是厉姓(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分布),占全国总人口约0.0063%,而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四省为主的Lì姓(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分布)应是历姓,占全国总人口约0.0043%,而东三省和安徽占约70%。

建议 为规范姓氏用字在编撰族谱或中外交流等各种情况下繁简字的互通互用,应遵循法定规则:即,歴、暦、厤简为历,厲为厉。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蘭、兰与藍、蓝姓

读音 Lán 另,蓝的la、lan二音不可作姓用。(《审音表》已取消la)

字形与姓氏 兰(蘭)见《辞海》、《中国姓氏大辞典》姓,蓝(藍)见《辞海》、《中国姓氏大辞典》姓,而《新华词典》没标明藍是蓝的繁体。

来源不同 兰或蓝姓都多民族,多源流。

兰姓主要有:①出自姬姓,以人名为氏。郑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福名为氏,见《元和姓纂》。②以食采地名为氏,出楚大夫之采邑兰(故地在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后人有因以为氏,见《路史》。③匈奴贵族姓,出三国时匈奴四姓之一,见《元和姓纂》。④少数民族复姓该汉姓,出北魏孝文帝改乌洛兰氏(即赫连部之乌落兰氏或称代北鲜卑族乌落兰氏)为兰氏,(见通志·氏族略》、《起源于洛阳的姓氏》)另有代北乌桓氏或乌兰氏中有改兰氏的;蒙古族呼兰氏、凯烈氏、喀喇氏改兰氏(见《续通志·氏族略》)、裕固族兰恰克氏,另有回、满、壮、苗、侗、傣、黎、藏和纳西、撒拉、布依、傈僳、仡佬、俄罗斯等民族也有兰氏。还需提及的是广西茶山瑶族大姓——蓝姓改姓兰的。(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蓝主要有:①以地名为氏。如,先后有两支以蓝田之地为氏的。一是战国时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故地在今陕西蓝田县。以下略“故地”字样——作者注)子孙因以为氏,见《竹书纪年》。另有《战国策》载:中山大夫蓝诸君的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还有一支蓝氏源于蓝邑(今湖北钟祥西北),该支系芈姓,出自楚公族食采,因氏,见《姓觽》。②氏族名为氏。壮族姓,出该族对水的崇拜——壮族视水为蓝,也为氏族名。③少数民族该汉姓。如,蒙古族中呼和特努氏、呼和奴惕氏汉姓为蓝。特别是裕固族蓝恰克氏,汉化蓝氏;回、满、黎、瑶、畲、侗、傣等族也有此姓。

历史人物

兰 殊,十六国时前秦人,将军。

兰宗周,唐代地理学家。

兰 玉,直隶赵州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及第。

蓝采和,唐末逸士,八仙之一。

蓝 玉,明代常遇春妻弟,文武大吏。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为台湾的治理和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现状 兰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06%。黑龙江、四川、江西、广西、贵州五省区多此姓,占全国兰姓人口的48%。蓝姓,分布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0119%。浙江、广东、福建、广西四省区多此姓,约占全国蓝姓人口的80%。黑龙江等地亦有。

两点说明:1、源于裕固族的兰姓或蓝姓,分别出自兰恰克氏或蓝恰克氏。二者一字之差,不宜混淆。

2、除茶山瑶族的兰、蓝同源外,二姓其他来源各不相同。因此,将繁体字的藍或蘭写成简化字时,应是藍→蓝或蘭→兰。但因瑶族蓝的缘故,不懂姓源或族谱的当事人或其他人,会有随便乱简化的。多数情况是:因兰字笔画相对较少,就造成本该是蓝姓的,也简化成了兰,即藍→蓝→兰。

建议 大陆用蓝、兰,港澳台用藍、蘭,且藍或蓝不可再简化为兰。

韓、韩、 卜(拼写)姓

读音 Hán

字解 韓,形声,小篆从,倝声。井栏。类推简作“韩”。(见《辞海》)

韩,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中部、山西东部。为秦所灭;姓。(见《新华词典》)

卜,系韩俗写体,即韩氏。(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韩姓来源 多民族,多来源。①除以封地、封国为氏(见《姓氏寻源》、《国语》、《姓氏考略》)外,最早得姓始于黄帝之孙(昌意子)韩流。(见《姓氏寻源》)②汉武帝时朝鲜籍荻直侯韩陶。(见《两汉迄五代人居中国之蕃人民族研究,<两汉至五代蕃姓录>》)③南匈奴韩氏。(见《后汉书》)④北魏时改大汗氏(即步大汗氏)为韩氏和蜀族韩氏。(见《魏书》)⑤唐宪宗时倭国(日本)人韩志和(见《太平广记》)及西夏党项人姓。(见《西夏文化》)⑥明时甘肃临夏地区土司韩姓,系“可汗”谐音省称。(见《明代以来甘肃青海间的土司和僧及其与古史研究》)⑦另有蒙古八旗姓、满洲八旗姓、明初撒拉族土司、鄂伦春族、及苗彝、壮、白、黎、侗、傣、畲、水、保安、土家、布依、仡佬、达斡尔等民族改汉姓韩。又有演化为榦(Hán)氏、韓字“韋”上加“”(Hán)氏的。

历史人物

韩浞(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韩姓远古始祖。

韩非,战国时韩国诸公子之一,法家代表人物,口吃,善著书,有《韩非子》传世,影响很大。

韩信,年轻时忍胯下之辱,西汉开国重臣、兴汉“三杰”之一。被封齐王,后楚王,终遭吕后所杀。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惠珍,1981年生于韩国首尔,演员。

现状 韩姓,河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七省多此姓,占全国韩姓人口的58%,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当代第26位大姓,占全国总人口0.60%。

韓姓为港台及海外韩姓用字或某些老式族谱上使用。

卜,台湾台北有此姓,不同于韓。

大陆推行简化字后,有韩、卜互用的,但现在正规文件、材料、媒体等只用韩,坊间偶有用卜的。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已取消卜,恢复韩。

榦、韓字“韋”上加“”分别出现在《姓觽》或《李氏中文字典》、《中国姓氏大辞典》。

建议 大陆用韩,台湾韓、卜顺其民意。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閻、阎、閆、闫姓

读音 Yán

相互关系

閻与阎:《辞海》,该书未收录閆或闫字。

阎与閆:繁简字,见《新华词典》,该书未收录閻与阎或閆与闫之关系的词条。

阎与闫:今阎氏多俗写作闫,见《中国姓氏大辞典》。《五音集韵》:“闫,同阎义,俗用。”《百家姓》阎、闫两姓并存。

閆与闫:《说文》有阎而无闫。今《姓谱》分为两姓,见《正字通》,亦见姓苑》。或系阎氏之俗写,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姓氏来源

閻(阎):多民族,多来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封太伯(亦称秦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今河南西华县),因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又,周康王少子封于阎城,子孙以其封地为氏。②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今山西万荣西南之阎景镇),晋灭后,子孙散居河洛,以前辈原采邑名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③楚有阎氏,见《中国上古史新探》。④河南河阴阎氏,源出代人,见《西汉迄五代人居中国之蕃人民族研究<西汉至五代蕃姓录>》。⑤清代世居沈阳的满洲人阎扎拉氏、布雅穆齐氏、颜之哈拉氏等改汉姓。⑥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汉化姓。⑦蒙古族阎胡德氏、初兀日赤兀惕氏汉姓有阎。⑧回、东乡等民族有此姓。以上未注出处的,均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閆(闫):蒙古族 闫忽德氏,汉姓有闫。回、满、瑶、蒙古、保安等民族都有闫姓。

历史人物

阎敖,春秋时楚大夫。

阎职,春秋时齐大夫。

闫亨,晋怀帝(司炽,公元307-312年在位)时辽西人。

闫育,明时山西解县人,洪武(1368-1398年在位)中以礼部员外郎改知县。

闫学晶,(1971- )吉林东辽县人,国家一级演员,副师级。

现状 阎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252%,当代第75位大姓,河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六省及汉、回、满、蒙古、东乡、达斡尔等民族有此姓,约占全国阎姓的68%。

闫姓,甘肃静宁、山西、陕西多此姓,四川、台湾等地回、满、瑶、蒙古、保安等民族都有此姓。

由上可知几点:一、阎是一个古老姓氏,早在西周初就有了;二、闫姓最迟产生于西晋,距今不少于1700年;三、古今专业图书对阎、闫之关系说法不一,有称阎与閆繁简字或闫为阎俗写,是阎姓别支,属简化字讹形成的“俗用”,严格讲为阎姓一族。(见《闫姓起源》)另有将二者明确分为两姓;四、认为将阎简化成闫属新中国(1954年)汉字简化制度造成的说法是不客观的,充其量只能说:上世纪50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加快了阎、闫两姓融合或阎姓简化的进程;五、从历史和现实综合分析,阎、闫应为两姓较为合适,二者不宜互通。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萧、蕭与肖姓

读音 Xiāo 肖,另有xiào。

辨字

萧:①草名,蒿子的一种。②冷落、衰败。没有生气的样子。③姓。(见《新华词典》)

蕭, 萧的繁体字。作形容词用,表示清静;冷落。作名字用,是姓。参见《辞海》、《中国姓氏大辞典》。

肖与萧①Xiāo,名词:姓(“萧”俗作“肖”)②xiào动词:相似;类似。(见《辞海》)③Xiāo,姓。即“萧”。Xiào,像,相似。(见《新华词典》)③肖Xiāo,亦读孝(Xiào)。萧姓之俗写。见《汉语大字典》。(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姓氏来源

萧(蕭)① 殷六族之一,见《古今姓氏书辩证》。②系自子姓,属以国(今安徽萧县)名为氏,源商王帝乙庶子薇子启后裔。(见《风俗通》)③系自嬴姓,舜臣伯翳(又作伯益)之后有萧氏,见《姓氏考略》。④契丹姓,辽后族,源萧翰。(见《辽史》、《古今姓氏书辩证》)

⑤改姓,辽太祖改后族姓或辽太宗改舒鲁氏为萧氏,见《续通志·氏族略》;又辽建国后,将已被改为孙氏的原大贺氏再次改为萧氏。(见《中国姓氏大辞典》、《辽夏金元史》)⑥辽时奚有五世族,与辽人为婚姻......按例称萧氏,见《金史拾补五种》。⑦满族人姓。清满洲八旗中伊喇氏、石穆鲁氏等改萧氏。⑧佤族司彭雅特氏等几姓汉化为萧。⑨普米族的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⑩除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因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为蛸。其后裔有改回萧的。

肖姓 ① 汉时已有肖姓,见《万姓通谱》。②四川、甘肃一带白马人姓斜茹氏,原意马鸡,汉姓为肖,见《白马人的姓氏》。另见前“辨字”之“肖”。

历史人物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

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其功第一,封酂侯、丞相

萧劲光,别名肖劲光,共和国开国大将、中国人民海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肖安国,汉时人,见《印薮》。

肖靖,明时褒城人,宣德年间解元。

现状

萧(蕭)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当代第30位大姓。山东、四川、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六省较多,约占全国萧姓人口的64%。汉、满、白、苗、壮、侗、傣、彝、土家、阿昌、台湾土著等民族有此姓。

肖姓,分布广,汉、回、满、苗、壮、瑶、侗、傣、水、佤、土家、纳西、蒙古、锡伯、普米拉今祜等民族均有。

小结:一、萧、肖二姓都多民族、多源流,很古老。萧姓在殷、周时已有,肖最迟出现在汉代。清代满族等多个民族汉化都有肖姓。二、肖为萧俗字,而不是简字,二者本无关联,只是同音、肖的笔画简洁,被民间自行俗化,加上1954年汉字简化时的国家提倡,也是造成“萧”俗为“肖”的原因之一。三、萧姓常不规范俗写为肖,使两姓混淆,致肖姓人数明显增多。

建议 由国家引导、两姓人口积极配合,通过修谱牒等逐步趋于规范,尽力避免混用情况的延续。

傅、付姓

读音

字解 傅 1、fù,动词:辅佐;辅助。教育;教导。附着;依附。Fù,名词,姓。(见《辞海》)

2、fù,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辅助,教导。附着,加上,等等。(参见《新华词典》)

付 1、fù,动词:给,交给。Fù,名词,姓。(见《辞海》)

2、fù,动词:交,给。量词。指中药。如,抓两~药。(参见《新华词典》)

在《新华词典》里都只指傅、付是动词,没确定为姓。在《辞海》中二字为既非繁简、又不是异体的同音字,两个独立的姓。

姓氏来源 两姓都多民族、多来源。

傅姓 ①国名为氏。舜后裔有傅国(今山东枣庄南),见《姓源》等。

②以邑为氏。夏封尧裔大由(又狸大繇)于傅邑(即古傅国地),因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③以居地为氏。商时贤人傅说后代,居于傅岩(今山西平陆东)者,因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④少数民族姓氏。西汉时西羌有傅姓,见《汉书》;西南夷,有牂牁傅氏,见《后汉书》;满族复姓汉化简文姓:清满洲八旗姓傅佳氏、富察氏,满洲人姓傅锡里氏、傅哈氏、富叉哈卡氏、拉木都鲁氏的汉姓有傅氏;清代高丽人姓;清代蒙古族改汉姓有傅氏;赫哲族傅特氏改汉简化姓或其他民族汉化姓。

付姓①春秋时郑人史付之后,见《元和姓纂》。②少数民族改汉姓。如清满洲八旗姓富察氏,辽宁沈阳锡伯族付佳氏,蒙古族呼和绍布氏,赫哲族傅特氏等有汉化付氏。今已普遍成为傅姓之俗写。

历史人物

傅说,傅姓始祖之一,商代大贤。

傅瑕,春秋时郑大夫。

傅宽,汉代阳陵侯。

傅雷,(1908-1966)江苏南汇人,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

付吉,明代河北大城人,永乐中任监察史。

付(傅)善祥,金陵(今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付(傅)全有(1930- )山西原平市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总参谋长。

现状

傅姓分布很广,当代第53位大姓,在台湾排第56位。付姓第871位。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西、浙江九省多此姓。

付姓分布广泛,汉、回、满、瑶、蒙古、赫哲、纳西、布依、土家、傈僳等民族都有。

现实中,傅与付姓常令人纠结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读音相同,字的结构上“傅”去“甫”即“付”字,在老百姓中文化人少的相当长历史时期,人们为书写和记忆方便,常有将傅简化为付的;二是赫哲族的傅特氏,汉化简文为傅后,又有简笔成付姓的。此傅与付是可互用,或各为分支,有待相关族谱佐证。但其延续至今,其他少数民族复姓汉化改傅的或多有效仿之;三是1954年汉字改革后,原多个少数民族姓傅的或其他不同来源的傅姓,多有改为付姓的。

建议 国家引导、有关傅改付的姓氏,特别是常常随意互混的,在自愿与合法的前提下,日趋规范,最好连同类似姓氏一起尽快限时走向规范。如,伍与五、陆与六、萬与万等有关大小写数字姓、(见本人《大小写数字姓氏异体分辨录》)或点与點、台与臺、云与雲、广与廣、俎与爼、宁与甯、郁与鬱、称与稱或穪或秤、钟与锺或鍾或鐘等等这类繁简字或异体字姓氏也应在此列。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繁简字是异体字(姓氏文化 | 繁简异体字姓氏辩考)

作者简介:王万江

1956年生,汉族,本科文化,由教师转为电视媒体人,已退休。出版《家训 家之根国之本》一书,参与2016“姓氏春晚”录制,在文史类或姓氏文化领域,填补两项国家空白,创三项第一。被“中国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授予“共和国建设十大杰出功勋”,入选《中华文学人才名录》《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281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排行

四川十大姓氏排名出炉(四川100大姓氏排名 看看你的姓氏是从哪里迁移来的?)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人口较多的省份。2023年全省户籍人口约有9071万人。2024年初,统计部门公布了四川最新百家姓数据。数据显示,202

气质内涵优雅女孩名(48个甜美端庄大气的女孩名字,附起名技巧及名字案例) 宝宝小名大全2024洋气(100个宝宝小名大全,好听不俗气,暖心一辈子,值得收藏) 姓名如何取好 男孩和女孩出生日期哪天好(男生女生出生的好日子,按照出生时间如何起名?) 土字旁的字女孩名字小名(2023属兔女宝宝起名:带土字旁的女孩名字大全(收藏)) 聊斋3电影免费观看花海(《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五十五)云萝公主) 寓意开朗阳光女孩名字大全(女孩名字:精选200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名,心依暖阳,静候花开) 请问2024年出生的宝宝是什么命(2024年出生的女宝宝取名大全) 新颖少见的男孩名字(300个独特新颖的男孩名字推荐,个个别出心裁,助他决胜千里)
出生体重
请选择体重
751
确认
省份
城市
区县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选择期望标签(可选0/6)
确认
爱学习
好奇心
判断力
创造力
洞察力
勇敢
毅力
诚实
善良
情商高
忠诚
正直
领导力
宽容
谦虚
谨慎
自律
欣赏力
感恩
乐观
幽默
信仰
激情
勤俭
选择父母期望标签(可选0/6)
确认
稳重
睿智
自信
阳光
安康
成功
儒雅
内敛
大气
博学
多才
魅力
个性
独立
敏锐